环保资讯
联系我们
微生物当“清道夫”3个月漂清臭河涌
佛山:微生物当“清道夫”3个月漂清臭河涌
 
2013年07月04日 15:42:47 
来源: 人民网
0
【字号:  】【打印
【纠错】
 

治理后,河水可以倒映出两岸的树影,没有难闻的气味

治理前,河水浑浊发黑,漂满垃圾,散发着恶臭

羊城晚报佛山讯 记者李烨池摄影报道:不用机器挖,也不用加药沉淀,只靠小小的微生物就能有效清理黑臭河道底泥,日前,佛山市大沥镇盐步恶臭阵阵的龙沙涌上游就用这种技术,在短短3个月内,竟可以倒映出两岸的树影。

此次试点微生物生态修复河流污染工程的河段位于大沥镇盐步龙沙涌上流的小桥村。走在村里的小桥上,一面是尚未治理的河段,河水浑浊发黑,漂满垃圾,散发着恶臭;另一面经过微生物生态修复的河流则呈浅绿色,虽然不是清澈见底,但可以倒映出两岸的树影,也没有难闻的气味。

据大沥镇联安社区两委干部邓雁辉介绍,此次试点的河段长200米,是龙沙涌的上游,原来河水的来源除了雨水,就是小桥村村民和附近南国商品城商铺所排的污水,河水不通畅,治理之前,河里基本上没有生物,村民的意见也很大,甚至希望能把整个河面盖起来。今年3月15日,联安社区引进微生物生态修复河流污染工程,短短3个月,就已经形成鲜明对比,原来河底厚达80厘米的淤泥减少了约30厘米,河水的透明度达到60厘米,附近村民对水质也非常满意。

此次试点工程对河道进行清淤,没有用传统的机器挖泥,或者加药快速沉淀的方法,而是每天往河内投放不同种的微生物。“河道污染的内在原因就在底泥,内原削减,才能清上层水。”负责此次微生物生态修复河流污染工程试点研究的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勇有解释说,用机器抓取底泥,抓上来的以泥沙为主,还会破坏原本的微生物系统;用快速沉淀法,则污染物仍在泥土中,无法根治。胡勇有教授和他的同事先对龙沙涌上游试点水段的河水进行采样诊断,了解河水的各项指标以及与底泥相匹配的微生物,再经过筛选、培养和投放5种菌群,并用4台增氧器增加河水里的溶解氧,使得针对该底泥成分有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快速降解底泥里的有毒物质,在食物链遭到破坏的河涌里重新建立微生物平衡,还河涌自净功能,达到清淤泥的效果。

据施工方透露,此次在大沥小桥村试点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河流污染工程,费用相比传统的机器挖泥还要高出约三成。这种治污方式会不会出现“返黑反臭”的现象?

“单靠微生物生态修复河流污染工程是不够的,还要配合截污和全民的环保意识。”胡勇有教授告诉记者,河道污染了三十多年,不可能用几年时间就完全治理好,“需要很长时间”,微生物生态修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解决富营养化污染问题、清除重金属等毒害物质,“防控治污,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是关键”。

一年内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两年内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这是龙沙涌上游试点微生物生态修复河流污染工程的目标。